【中科中渙】國網綜能服務集團科技研發中心研究員周喜超: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問題分析
發布日期:2020-12-14 來源: 瀏覽次數:488
2020年11月18—20日,2020儲能安全國際高峰論壇在合肥世紀金源大飯店召開,20日會上,國網綜能服務集團科技研發中心研究員周喜超發表了題為“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問題分析”的主題演講。
儲能技術是推動可再生能源從替代能源走向主體能源的關鍵技術,是解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以及棄風、棄光問題的重要手段,可以實現可再生能源出力特性改善、調峰調頻、需求側響應等多種服務功能,同時還可調節電網峰谷、提高輸電安全性和經濟性。
儲能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產業,擁有著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,是新一輪能源變革的關鍵力量。儲能安全是行業發展關注的首要問題,涉及設備層、系統層等多個環節。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是結合國內已投建的磷酸鐵鋰電池儲能項目,分析其存在的安全問題。
2019年,全球電化學儲能市場增長率約24.0%,國內儲能市場增長率為48.4%;2020年上半年,我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約121.4MW,同比增長3.8%。預計到2030年我國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預計達到100GW。在電化學儲能中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具有能量密度高、轉換效率高、自放電率低、使用壽命長等優勢,在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,其中磷酸鐵鋰電池項目在國內數量最多。鋰離子電池采用沸點低、易燃的有機電解液,且材料體系熱值高,在電池本體或者設備等發生故障后,易觸發電池材料的放熱副反應,引起電池熱失控,進而可能演化為電池燃燒、爆炸等重大事故,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。
儲能電站的安全隱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第一個是電池能量密度高,電池組的電池容量往往高達MWh級,且在一個集裝箱或一個局部空間內,一旦發生安全問題,往往引起電池燃燒的鏈式反應,導致局面失控。第二個是高壓直流系統,系統布線、結構復雜,一旦線纜老化、空氣潮濕、塵埃等都可能造成絕緣下降, 以致漏電、打火,以及線纜接觸電阻變大發熱等,引起安全事故。第三個就是運行工況惡劣,有高海拔、高風沙的,還有極寒天氣的,導致系統誤報警、誤動作,產生不可預想的安全事故。電池運行中的過充、過放、過流、過溫,以及短路、熱失控等也是儲能電站的安全隱患。
儲能電站產生安全問題的原因很多且復雜,有設備本體的因素,生產工藝的問題,系統集成的問題,還有一些周圍環境和運行維護管理等方面的問題。
在設備本體層面,首先是儲能電池的選型,非儲能專用電芯,如汽車專用、通信專用、消費及數碼專用,短時間看不出問題,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必定會暴露出安全隱患;其次是電池生產工藝技術,在電池制造過程存在瑕疵,存在涂布過程金屬污染物顆粒混入、正負極流體邊緣毛刺等概率。
在系統集成方面,一是電池艙系統集成,包括焊接工藝、電池組合、空間布局、PACK絕緣介質選擇等,在艙里面如何進行有效熱管理,是一個很復雜的工程,尤其是在儲能電池艙里面消防配置。二是儲能電站系統集成,整個電站的系統集成配置,包括BMS、PCS和EMS的協同控制,有效的數據采集、傳輸、處理,從而保障有效數據綜合利用,并針對不同功能需求優化EMS控制策略等。
在運行維護方面,電化學儲能電站運行時間周期長,需要發揮信息化平臺的作用,發揮管理人員的職責作用,有效利用數據進行狀態評估、研判,通過維護措施到位,把日常的檢修、故障等問題及時處理,才能真正保障儲能電站全生命周期的安全。
以下應對策略僅供參考:
這里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關注,尤其是電池艙的熱管理,電池間溫差過大將構成各電池老化速率不一致,影響系統整體性能,長期發展下去,BMS對于短板電池估計誤差擴大,造成短板電池過充過放,導致安全事故發生。配置有效熱管理系統可以減緩電池內部事故演化為火災的概率;當局部熱失控發生時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斷熱失控蔓延。
開展儲能電站狀態評估研究,掌握對儲能電站內部數據和相關模型有效性和可靠性認知;完善傳感設備采集數據的有效、可靠性評價算法,實現對儲能電站運行狀態更精準的認識,對電池在內的儲能電站關鍵設備狀態的評分定級、運行狀態的準確、可靠感知,了解系統運行全貌。基于電站運行狀態建立儲能電站安全預警機制,針對設備運行缺陷、系統安全狀態進行早期預警;實現對電池熱失控、火災等危險的提前預判,實現電池潛在熱失控的更早期甄別,實現對電池特性、系統運行特性的辨識,了解電池本體和系統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狀態演化過程,助力預警策略制定。
最重要的還是要建立系統消防保障,部署安全高效、先進適用的儲能消防系統,同時健全儲能電站消防系統的聯動機制,實現艙內、艙外的聯動,自動和手動的配合,有效防控火災危害。
總結思考:第一是強化電池故障演化機理和控制策略研究,通過試驗分析,研究電池全生命周期演變過程、熱失控反應等機理特征,確定敏感性因素和變化規律。通過數據分析,研究各安全要素的關聯關系,確定核心數據采集、處理方式,尤其是BMS數據處理技術。通過算法優化,開展狀態實時評價,實現故障早期預警。
第二是系統優化儲能電站消防優化配置,安全性和經濟性如何達到平衡是需要重點考慮的。首先安全性是紅線,經濟性是目標,安全線要分場景、按需求,分析危險源,確定安全約束,建立指標標準,在安全性分析基礎上結合經濟性約束,合理優化配置儲能電站消防系統。
第三是完善儲能電站技術標準和運維管理規范,包括建立儲能電站消防配置、消防驗收等標準;建立電站系統級性能測試與驗證規范;完善儲能電站運維技術規范等。
儲能電站安全是系統工程,不僅要關注儲能電站建設,更要投入足夠的精力做好運維保障。可以通過儲能電站運維平臺的數據分析,運行狀態的評價等,輔助建立故障預警預判體系,同時配套建立運維管控機制,提升運維人員整體素質,全方位保障儲能電站安全運行。
2020年11月18—20日,2020儲能安全國際高峰論壇在合肥世紀金源大飯店召開,20日會上,國網綜能服務集團科技研發中心研究員周喜超發表了題為“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問題分析”的主題演講。
儲能技術是推動可再生能源從替代能源走向主體能源的關鍵技術,是解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以及棄風、棄光問題的重要手段,可以實現可再生能源出力特性改善、調峰調頻、需求側響應等多種服務功能,同時還可調節電網峰谷、提高輸電安全性和經濟性。
儲能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產業,擁有著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,是新一輪能源變革的關鍵力量。儲能安全是行業發展關注的首要問題,涉及設備層、系統層等多個環節。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是結合國內已投建的磷酸鐵鋰電池儲能項目,分析其存在的安全問題。
2019年,全球電化學儲能市場增長率約24.0%,國內儲能市場增長率為48.4%;2020年上半年,我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約121.4MW,同比增長3.8%。預計到2030年我國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預計達到100GW。在電化學儲能中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具有能量密度高、轉換效率高、自放電率低、使用壽命長等優勢,在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,其中磷酸鐵鋰電池項目在國內數量最多。鋰離子電池采用沸點低、易燃的有機電解液,且材料體系熱值高,在電池本體或者設備等發生故障后,易觸發電池材料的放熱副反應,引起電池熱失控,進而可能演化為電池燃燒、爆炸等重大事故,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。
儲能電站的安全隱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第一個是電池能量密度高,電池組的電池容量往往高達MWh級,且在一個集裝箱或一個局部空間內,一旦發生安全問題,往往引起電池燃燒的鏈式反應,導致局面失控。第二個是高壓直流系統,系統布線、結構復雜,一旦線纜老化、空氣潮濕、塵埃等都可能造成絕緣下降, 以致漏電、打火,以及線纜接觸電阻變大發熱等,引起安全事故。第三個就是運行工況惡劣,有高海拔、高風沙的,還有極寒天氣的,導致系統誤報警、誤動作,產生不可預想的安全事故。電池運行中的過充、過放、過流、過溫,以及短路、熱失控等也是儲能電站的安全隱患。
儲能電站產生安全問題的原因很多且復雜,有設備本體的因素,生產工藝的問題,系統集成的問題,還有一些周圍環境和運行維護管理等方面的問題。
在設備本體層面,首先是儲能電池的選型,非儲能專用電芯,如汽車專用、通信專用、消費及數碼專用,短時間看不出問題,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必定會暴露出安全隱患;其次是電池生產工藝技術,在電池制造過程存在瑕疵,存在涂布過程金屬污染物顆粒混入、正負極流體邊緣毛刺等概率。
在系統集成方面,一是電池艙系統集成,包括焊接工藝、電池組合、空間布局、PACK絕緣介質選擇等,在艙里面如何進行有效熱管理,是一個很復雜的工程,尤其是在儲能電池艙里面消防配置。二是儲能電站系統集成,整個電站的系統集成配置,包括BMS、PCS和EMS的協同控制,有效的數據采集、傳輸、處理,從而保障有效數據綜合利用,并針對不同功能需求優化EMS控制策略等。
在運行維護方面,電化學儲能電站運行時間周期長,需要發揮信息化平臺的作用,發揮管理人員的職責作用,有效利用數據進行狀態評估、研判,通過維護措施到位,把日常的檢修、故障等問題及時處理,才能真正保障儲能電站全生命周期的安全。
以下應對策略僅供參考:
這里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關注,尤其是電池艙的熱管理,電池間溫差過大將構成各電池老化速率不一致,影響系統整體性能,長期發展下去,BMS對于短板電池估計誤差擴大,造成短板電池過充過放,導致安全事故發生。配置有效熱管理系統可以減緩電池內部事故演化為火災的概率;當局部熱失控發生時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斷熱失控蔓延。
開展儲能電站狀態評估研究,掌握對儲能電站內部數據和相關模型有效性和可靠性認知;完善傳感設備采集數據的有效、可靠性評價算法,實現對儲能電站運行狀態更精準的認識,對電池在內的儲能電站關鍵設備狀態的評分定級、運行狀態的準確、可靠感知,了解系統運行全貌。基于電站運行狀態建立儲能電站安全預警機制,針對設備運行缺陷、系統安全狀態進行早期預警;實現對電池熱失控、火災等危險的提前預判,實現電池潛在熱失控的更早期甄別,實現對電池特性、系統運行特性的辨識,了解電池本體和系統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狀態演化過程,助力預警策略制定。
最重要的還是要建立系統消防保障,部署安全高效、先進適用的儲能消防系統,同時健全儲能電站消防系統的聯動機制,實現艙內、艙外的聯動,自動和手動的配合,有效防控火災危害。
總結思考:第一是強化電池故障演化機理和控制策略研究,通過試驗分析,研究電池全生命周期演變過程、熱失控反應等機理特征,確定敏感性因素和變化規律。通過數據分析,研究各安全要素的關聯關系,確定核心數據采集、處理方式,尤其是BMS數據處理技術。通過算法優化,開展狀態實時評價,實現故障早期預警。
第二是系統優化儲能電站消防優化配置,安全性和經濟性如何達到平衡是需要重點考慮的。首先安全性是紅線,經濟性是目標,安全線要分場景、按需求,分析危險源,確定安全約束,建立指標標準,在安全性分析基礎上結合經濟性約束,合理優化配置儲能電站消防系統。
第三是完善儲能電站技術標準和運維管理規范,包括建立儲能電站消防配置、消防驗收等標準;建立電站系統級性能測試與驗證規范;完善儲能電站運維技術規范等。
儲能電站安全是系統工程,不僅要關注儲能電站建設,更要投入足夠的精力做好運維保障。可以通過儲能電站運維平臺的數據分析,運行狀態的評價等,輔助建立故障預警預判體系,同時配套建立運維管控機制,提升運維人員整體素質,全方位保障儲能電站安全運行。